发布时间2025-07-15 20:00:43 来源:小编 阅读次数:次
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◆★■★■★,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开新中国股市先河。当时代表行情涨跌的颜色与国际上是“接轨■■◆■★◆”的,即绿涨红跌。后来为了区别“社会主义股市”和“资本主义股市■■■”,管理部门决定我们用红色代表涨,绿也代表跌。用时下热门词语来形容,这叫■■★◆■★“中国特色”成功逆袭。
“不过,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长足发展★◆,不久以后,国内从事金融投资的人发现■★◆★,欧美国家的股市、期货,还有外汇报价,都是‘绿涨红跌★★◆■■’,和我们正好相反■★。于是★■,有少数券商网点★◆,尝试使用欧美配色方案的股票软件◆★★◆■,这便造成了前面倪先生产生的误会,以为我们曾规定‘绿涨红跌’”★★■■◆。而据王华和沪上知名财经记者贺宛男回忆,大陆股市从建设初期到发展成型,交易所和各主流券商的显示方案,一直都是■★★★■★“红涨绿跌”。而此后发展起来的本地软件企业,多延续了当年“乾隆”软件的风格,最终形成并确立了大陆股市“红涨绿跌■★■◆”的配色方案◆■。
据了解◆■,为了与当时的外汇牌价等财经信息在电视屏幕上显示颜色保持一致◆■◆★■,的确有一些媒体采取过一段时间的绿涨红跌的“国际方案”◆★★★。此后,随着开户投资者人数日渐众多,而不只是通过电视荧屏“看热闹”,大家才发现,“原来我们中国股市是◆★★‘红涨绿跌’”◆★★◆◆,而相关媒体最终也选择了这一方案。
一提到股市,不少人会想到南方谈话的一段话:“证券◆★◆◆◆、股市,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,有没有危险,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★★★◆■,社会主义能不能用?允许看,但要坚决地试■★★◆。看对了,搞一两年对了,放开;错了◆■★,纠正◆★■,关了就是了。”
“这是个纯粹的技术问题,与行政无关★■◆◆。”王华说。“大智慧■★◆”和“同花顺”等多家证券软件企业认同了王华的说法◆★■■。事实上,目前几乎所有主流软件,都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配色方案,无关红绿■◆★,只是习惯。
1993年还是1994年左右,我记得上海有两家电视台在播报股市信息时◆◆◆★★■,一家是“红涨绿跌”,另一家是◆■★◆◆★“绿涨红跌★★”。弄得一些股民一不小心,就会被混乱的涨跌显示搞得“心惊肉跳”。
记者注意到,在1993年的相关新闻中,有媒体报道这样写★■■■◆★:★■■“大屏幕显示屏上,市民可以清楚地看到随时变化的美元、英镑、德国马克■★◆、日元■★■◆、港币、澳元和法郎、加拿大元8种货币,以及互相比价的13种汇率牌价,其中红色表示跌,绿色表示涨,黄色表示持平。★■■★■”而类似股票行情的官方报道■★■,直到1998年1月★◆,《人民日报》才有一段介绍称★★■■:走进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,会看到它的墙上往往挂有大型彩色显示屏。屏幕上★★■◆,有的股票因价格上涨而飘红,有的因下跌而显绿★■。
1994年9月4日《新民晚报》第14版刊登了一篇名为《荧屏股市乱开红绿灯》的文章,文中指出:本市电视台8、14和20三个频道都有■■★“股市行情◆◆■★◆”节目★■★★■★。可是,十分奇怪,同为股价■★,8◆★、20频道以绿色数字示涨■■,红色数字示跌■★★。而14频道股市行情则截然相反:红涨绿跌。为使荧屏丰富多彩,欢迎各台节目标新立异。但是,股市涨跌色泽标志,犹如交通红绿灯,必须一致。
小平的这段线月,其时■◆★◆◆■,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和■◆★■■“试开市★■◆”已过去了13个月。可以说,新中国股市,是改革开放时期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典型试验案例★★◆◆★■。据申万宏源广东路营业部(该营业部前身为上海首批券商网点)总经理王华回忆★◆★★★,限于当时技术条件,以彩色电脑显示屏作为股价显示工具的券商网点少之又少。“一般都是黑板加粉笔,甚至口头报价。老百姓根本没见识过原来股价涨跌还可以用颜色来区分。★★◆■”王华介绍,处于■◆“试验”状态的沪深证券交易所,一开始更多呈现出纯市场的特点★★★◆◆,并不具备太多后期才拥有的一些行政化功能■◆★★。因此■★◆,诸如以“红涨绿跌■◆★”来表示股价变化,完全不在交易所对各券商的业务规定范围内。而且,直至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★■■,官方也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行政规定。
此外,在全球范围内■★■◆◆,代表股价涨跌的,也并非只有红绿两种颜色。比如俄罗斯股市,在不少主流国际行情的显示和交易系统中◆■★,就以蓝色表示下跌,以白色代表上涨(底色为黑色或深蓝)◆■◆■★。而韩国股市的涨跌代表色则更加丰富:以橙黄色或红色代表上涨,以浅绿色代表下跌。一般还会在指数前面加注“+”■◆◆、“-”号或向上、向下的三角箭头符号,以进一步明示涨跌。
不过★◆★,据业内人士介绍★■■◆◆,由于外汇交易系统相对证券市场来说更具开放性◆■★◆★,为兼顾境内外投资者的习惯,我国外汇牌价显示的配色方案,则采用国际通行的■◆★◆★“绿涨红跌”★★◆◆■◆。
据吴晓波在《中国股市这17年》中进一步介绍:办了文化广场后★★,尉文渊又发明出“大户室”制度■■■★,那些有钱的人可以交一笔钱进入一些封闭的、有专线电话★■■★◆、能坐能睡能喝茶的“大户室”。这里的股票行情是即时通报的,买卖更是有优先权★★■,比文化广场几分钟才报一次行情当然要优越得多。
王华回忆◆◆◆◆★■,差不多同一时期■■★◆★,各地券商开始逐步推行以交易大厅“大屏幕■★”和“大户室”内电脑小屏幕的方式◆■■◆,为股民们提供实时股价信息★◆◆■★。由于第一批用的都是从中国台湾引进的◆★◆★★“乾隆■★★”股票软件◆★★■★,台湾地区股市软件采用“红涨绿跌■■■◆”的方式显示股价,包括上海在内大部分大陆券商,便自然而然地以此为标准。
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在《中国股市这17年》中这样回忆大陆股市初期的交易情况◆■:直到1992年5月下旬,全上海只有证交所这么一个交易点,股民每天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。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突发奇想■★◆,包下上海一家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文化广场,作为临时的交易场所■■★◆★。媒体记载:文化广场是一个露天大棚■★◆◆■,股民席地而坐,广场每隔5分钟播报一次股票行情■■★■◆,委托点接受单子后◆★,马上通过电话传入上交所处置。这个交易大棚风雨无阻★◆★★■,一直开了一年半才关闭。
问■★■■:随着一轮“大行情”的持续,最近半年身边关心股市的朋友越来越多,作为“90后”的我也跃跃欲试。不过■◆★,在经受了长辈们不断的“风险教育”■◆★◆,并做足了各种准备功课之后,我却对一个“基础性”问题产生了兴趣——与以绿色代表上涨★■、红色代表下跌的国际惯例不同,为何我国大陆股市恰恰相反?(新股民王小姐)
与人们惯常以为的情况一致,包括美国、英国和德国在内一些欧美国家证券市场,的确以绿色代表价格上涨,以红色表示价格下跌■■■◆★★;我国香港地区也沿用了英国的这一传统。不过,综观全球证券市场,使用“红涨绿跌★◆■”配色方案的却不只有我国大陆◆◆。其实◆★■,中国台湾、日本等一些亚洲地区和国家,也采用“红涨绿跌■■★◆”■■★■。